政策“活水”浇灌 夜市经济“火出圈”
6日傍晚,工作日的大上海广场已然是一派热闹景象。人流如织,灯光璀璨,小吃街、服装街、美食街处处熙熙攘攘。入口处,“黄石·兴业之鹭”的标志映入眼帘,向内走去,大上海广场步行街上美食的香气与鼎沸的人声交织升腾,构成一幅活力四射的城市烟火画卷。这里,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是成功跻身“湖北省级特色商业街”和“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的潮流生活聚集地。
创业热土 小摊位撑起创业梦
武汉路一侧,一辆辆特色花车成为最接地气的风景线。许君的钩针手工艺品花车前,色彩斑斓的花朵、玩偶、包包、发卡琳琅满目,精巧的做工吸引着往来市民的目光。
沿着步行街深入,各种美食小摊热气腾腾。柯文慧姐妹的“文慧衢州鸭头”推车前,香气扑鼻。“我们的卤汤得熬上六七个小时,口味才够地道。”姐妹俩的用心经营赢得了顾客喜爱,鸭头等卤味产品销量喜人。斜对面,张进进的街头牛排推车前食客不断。“从下午四点半到七点半,3个小时卖了40多份,挺不错。”这位黄石本地人坦言,之前开店被高房租压得喘不过气,转战这里摆摊一年多,“成本低,环境也好,给了我这种普通人创业的机会。”
飘着诱人香气的还有王巧林的“香酥炸蘑菇”。“新鲜最重要!菌类绝对不能过夜,当天做当天卖。”来自黄冈的王巧林之前从事餐饮行业,正是看中了这里旺盛的人气才来此创业。她每天五点出摊,常常不到八点就销售一空。4种口味的炸蘑菇赢得了大批回头客,甚至还建立了粉丝群。“有时晚上九点多还有顾客来,没见着我,就在群里问今天是不是没出摊,其实啊,是早卖光啦!”半年下来,生意红火,这份对“新鲜”的坚持功不可没。
这些活力四射的花车和小摊,正是西塞山区在大上海广场精心打造的“就业创业步行街”的生动缩影。目前,整个商圈汇聚了270家门面商户,99家沿街外摆商户,其中像许君这样的花车外摆有15家。
街景升级 政策活水激活消费热
西塞山区近年来持续聚焦武商大上海夜经济集聚区,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重点推进“三大行动”:街区改造提升、鼓励街景式外摆、常态化开展主题活动。
过去,夜市餐饮大多“困”在店内。如今,“街景式外摆”政策松绑,鼎沸的人声和诱人的香气得以畅快地流淌到街边,让街区更具生活气息和吸引力。硬件设施也悄然升级,新增的打卡点、趣味玩偶布景,让街区面貌焕然一新,逛起来更有乐趣。
政策的暖风,也让老店焕发新枝。街区里颇受欢迎的“川味香”,每到周末外摆区域便早早坐满了人。老板廖晓春介绍,这家有26年历史的老店,入驻大上海商圈已10年。招牌毛血旺是独门秘方,“底料自家熬制,又麻又辣又香,料足得很”;干煸牛肉选用黄牛肉,追求外酥里嫩;夏季必点的“网红”青蛙鳝鱼鸭舌,则把三样食材巧妙融合,“味道更丰富,也更实惠,顾客特别喜欢!”廖老板感慨,“允许外摆后,烟火气更浓了,人气也更旺了。”食客们口口相传的“吃饭嘎嘎香,就来川味香”成了生动的口碑,店里常常晚上七点就满座,多年来客流始终稳定。
活力持续 活动引擎驱动夜经济
持续的活力,需要不断地“添柴加火”。西塞山区今年在大上海商圈策划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促消费活动:跨年夜活动点燃岁末狂欢;元宵节年俗市集唤起传统年味;春夏时装周打破时尚与生活的界限;而“活力大上海五一乐享购”“武商大上海十二时辰 夏日潮流夜市”则点燃了城市夜生活的激情。
通过真金白银的消费券精准发力。“五一”、暑期期间,西塞山区分别发放了30万元“乐购西塞消费券”和20万元“食在西塞”餐饮消费券,配合“西塞山区十大美食”评比,有效撬动了消费。据统计,系列活动累计吸引客流近百万人次,直接带动消费超1.2亿元。
这升腾的烟火气背后,有创业者辛勤的汗水,市民满足的笑容,更有一条商业街在政策赋能、业态创新下焕发的蓬勃生机。下半年,西塞山区将继续抢抓暑期消费热潮,紧贴国庆、中秋等节日消费热点,谋划开展武商大上海夜经济集聚区十二时辰、黄石武商MALL国庆欢乐购、嗨购双十一等系列活动;积极创新消费场景,助力商圈“首店经济”与“体验式消费”提质增效,以多元业态组合打造城市商业新地标,让消费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