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订阅号 | 微博| 繁体 |登录|注册

助力“武汉精品” 逐浪全球 政企携手共话拓宽出海新航道

2025-04-01 17:19 湖北日报

3月27日

推动“武汉精品”高质量建设

赋能企业出海发展交流座谈会

在武汉客厅成功举办

此次活动由湖北省商务厅、武汉市市场监管局、武汉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联合指导,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武汉分中心质量服务站、湖北省“走出去”企业战略合作联盟、武汉出海企业。全球经贸交流中心、武汉嘉吉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武汉汇财明博经济技术信息研究院、寰宇播客营(湖北)科技有限公司、翼翱国际产业园等单位联合承办。

近百位政府部门代表、行业专家、企业精英以及商协会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武汉精品”品牌国际化展开深度探讨,为武汉企业闯荡国际市场出谋划策。

座谈会开场,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武汉分中心主任助理王祥发表致辞。他说,武汉正以“新质生产力”为驱动,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武汉精品”不能仅满足于国内市场,更要在全球舞台上大放异彩。此次座谈会旨在解决企业出海面临的难题,推动技术、品牌、标准与国际接轨,让“武汉精品”成为全球市场的知名品牌。湖北省商务厅、武汉市市场监管局、武汉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也相继发言,传递出政府全力支持企业出海的坚定决心。

专家分享环节,武汉汇财明博经济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魏平结合目前国际贸易摩擦的制约背景,提出“三链融合”战略,倡导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协同发力,构建具有武汉特色的全球化生态圈。他强调,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对“中国制造”需求旺盛,特别是高科技、通信和制造业是未来需求的主要核心方向。

王祥在以《内外贸一体化与合格评定》为题的演讲中,阐述了合格评定是国际贸易活动常见的技术壁垒,同时也是有效的应对举措。他表示,企业应对复杂国际环境,通过内外贸一体化,可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灵活切换,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增强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武汉已构建起覆盖50类产品的“精品认证体系”,并与新加坡、欧盟等地开展标准互认试点工作。作为全国首个海外质量服务站——新加坡分站,能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认证服务,帮助企业降低30%以上的合规成本,助力武汉品牌高效出海。

香港先锋国际经贸有限公司、南京安曼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潘达结合传统外贸转型案例分享了经验。他表示,中小企业要解决“想出海却无门”的痛点,必须擦亮品牌,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武汉精品”应拟定“创新出海思维”,具体包括从市场选择、出海策略调整、建立海外基地等,最终实现产业链全球化;以项目合作等为契机,布局海外产业园区为桥头堡,整合国内外资源,切实打通中小企业出海脉络。

寰宇播客营(湖北)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丁东介绍,公司自落户湖北以来,充分运用集团资源,打造“跨境学院”平台,立足人才孵化,积极为跨境电商从业者打造一站式、全方位的出海服务解决方案。

2024年7月至今,该公司已与102所高校共建“理论—实训—创业”全链路课程,年培训超2万人次。此外,通过打造国际人才港,独创“留学生本土化运营+中国制造出海”的模式,批量培养跨国运营人才,累计带动1700名国际生就业、创业。此外,公司还同步打造“中国工厂”平台,按产业分品类,对企业的品牌价值、产品优势在平台予以展示,并通过自有跨境建联渠道予以推广,助力武汉地区跨境电商产业加速成长,借力留学生文化认知优势,精准开拓巴基斯坦、尼日利亚等新兴市场。丁东建议,武汉企业注重本土化开发,用好外籍留学生人才,切实扩大“武汉精品”品牌影响力。

企业交流环节,多家武汉领军企业分享了出海经验。

盛隆电气集团的智能配电设备,目前已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度参与“一带一路”重点项目。通过组建本地化服务团队,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该集团海外业务逐年增长,参与缅甸时代广场、尼日尔女子学院、苏丹新港、巴基斯坦SK水电站、印尼最大陆地光伏项目、京东方海外首个智慧工厂等重点工程建设。该公司商务中心副总经理张梦婷透露,未来将依托武汉出海企业·全球经贸交流中心进一步拓展全球市场,复制成功模式。

电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武汉本土无人机研发生产的龙头企业之一。该公司公共事务部部长邹瑜表示,企业将坚持创新驱动,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推动鄂产无人机加速“出海”。

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以“校地联动+跨域协同”模式为抓手,2024年实现园区企业营收突破343亿元,孵化132家大学生创业企业,成为产学研融合的典范。园区质量服务站站长熊娜表示,园区内已有多家光电企业在海外布局,未来园区将携手入驻企业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东西湖区食品行业协会整合了周黑鸭、良品铺子等362家会员企业资源,正加快推动汉产休闲食品进军东南亚市场。协会质量服务站站长朱莉茹表示,将充分用好协会作为政企桥梁的优势,帮助更多食品企业对接海外资源,打响汉产食品的国际知名度。

“武汉纺织服装已经打入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市场,具备一定的出口竞争力。但武汉的服装企业品牌影响力有限,难以打入国际高端市场。”武汉市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李东风表示,汉派服装要抱团出海,通过加强品牌建设、推动技术创新、优化生产模式、提升劳动力素质和应对贸易壁垒等措施,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湖北省电线电缆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曾皓说,电线电缆是能源、通信、城建等领域的重要材料,在国际市场也有广阔的空间。“好的产品需要走出国门,协会将积极推动电线电缆行业企业加大出海步伐,引导上下游协同合作,以国际工程带动产业链,带动线缆行业的生态合作,拓展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在互动讨论中,企业代表们畅所欲言,提出“国际物流成本高”“海外知识产权风险大”“复合型外贸人才短缺”“开拓新兴国际市场困难”“缺乏以品牌为战略的出口市场渠道”“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信息不对称、资源限制、贸易壁垒等多重困境”等共性问题。

针对这些痛点,湖北省商务厅、武汉市市场监管局、武汉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武汉出海企业。全球经贸交流中心等单位有关负责人现场回应,拟推出六项破局举措:

一是商务、市场监管、经信三部门联袂支持,聚焦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开展企业出海项目对接系列活动,多措并举支持企业“出海”抢订单。统筹集成各领域资源优势,以质量支撑、品牌服务、标准引领、知识产权保护等为核心,打造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服务路径,通过“品牌抱团出海”,帮助出海企业共享资源、优势互补,降低运营成本,形成更强大的产业集群和品牌合力,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并在海外市场上进行布局。推动“武汉精品”在国际市场上与其他国家的企业竞争时更具优势;

二是金融赋能:联合金融机构推出跨境供应链金融产品,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三是智库支持:搭建“武汉出海智库”,整合高校、律所、咨询机构资源,建立相关国家产业政策、市场需求、准入规定、营商环境等信息共享渠道,协助企业规避合规风险,识别并排除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信号。为相关产业集群、园区和企业提供重点产业国别分析研究、出海风险评估等服务;

四是结合武汉特色优势,以创新赋能和数字化手段,在海外市场建立差异化竞争力,实现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全球化”的跨越;

五是平台对接:依托武汉出海企业。全球经贸交流中心,组织企业开辟“武汉精品”国际展会,一站式对接海外市场,精准匹配海外资源。强化海外国家本土化合作,同时建立海外仓资源共享网络,降低物流与仓储成本;

六是面向中小企业和有关主管部门、集群、园区提供人才培训、人才咨询、人才评估、人才对接、产业对接、海外考察等定制化人才培养项目和交流活动。

“从政府到企业,从专家到行业协会,各方达成深度共识,形成强大合力。”寰宇播客营(湖北)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交流座谈会成果丰硕。未来,武汉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以“武汉精品”为名片,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通过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加强标准认证、合格评定、国际互认服务,增强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降低贸易成本;推动产学研融合、破解企业出海难题等举措,助力武汉企业在全球经济浪潮中稳健前行。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