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自贸片区(高新区):建设产业迭代示范区
过去一年,宜昌自贸片区(高新区)加快推进“新城崛起、产业裂变、能级跃升”,在创新能力和创业活跃度、结构优化和产业价值链、开放创新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取得新突破,2项成果纳入全国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在科技部火炬中心不久前发布的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中,宜昌高新区排名第43位,连续8年实现进位。
专精特新与“新物种”显活力
2022年9月,宜昌自贸片区(高新区)出台《宜昌高新区科创“新物种”企业培育认定实施方案》,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含瞪羚后备)—驼鹿企业—哪吒企业—独角兽企业”创新主体梯度培育机制。2022年,宜昌自贸片区(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分别增长48%、20%,分别达215家、433家;19家企业入选2022年湖北省科创“新物种”企业,累计达35家;9家行业龙头企业上榜2022年度湖北省高企百强名单;45家企业获批2022年湖北省级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为大力培育高精尖特企业,宜昌自贸片区(高新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现1个工作日内“五证同发”、43个地区高频事项“跨域通办”、773个事项“一网通办”;为辖区34家企业授信118亿元。宜昌自贸片区(高新区)还加大创新平台和孵化平台建设力度,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截至目前,宜昌自贸片区(高新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孵化面积95.76万平方米,现有孵化器18家、众创空间13家。
优化产业价值链
作为宜昌市产业增长极,宜昌自贸片区(高新区)正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将绿色化工、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打造成为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千亿元级产业园。
宜昌自贸片区(高新区)还以“培优壮强”助推产业升级焕新,大力实施“技改提能、制造焕新”工程,支持龙头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新上技改项目;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打造5G智能工厂、智慧园区;创建绿色工厂,推动绿色发展。
如今,宜昌自贸片区(高新区)正积极构建以产业链关键环节、创新链关键技术为核心的产业生态,提升产业集群效应和品牌效应。截至目前,宜昌高新区共有湖北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67家。其中,宜昌市首家国家重点高校建设的产业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宜昌产业技术研究院落地;人福药业、华强科技、海声科技、安琪酵母等分别建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
2022年9月,宜昌自贸片区(高新区)出台《宜昌高新区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方案》,倡导以市场化发展的模式推动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宜昌自贸片区(高新区)正重点建设生物医药、精细化工与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实现主导产业的技术研究院全覆盖。
开启对外开放新征程
从宜昌自贸片区(高新区)成立到自贸区挂牌再到综保区运行,这里开启了立足宜昌、直通全球的对外开放新征程。
如今,宜昌自贸片区(高新区)正以深化改革助推扩大开放,开放水平持续提升。2022年,宜昌综保区累计引进企业82家;积极推动“C6跨境购”建成运营,成为华中第二家、湖北省地市州首家跨境电商线下自提店。
作为一个地处中部内陆城市的高新区,宜昌自贸片区(高新区)正在一步步推进对外开放通道建设,打开对外贸易敞亮的大门。2017年11月,“宜汉欧”铁路国际货运班列首发。2018年9月,“中国宜昌—中国钦州—马来西亚巴西古当”国际铁海联运首发。2022年9月,白洋港疏港铁路完成动态验收。与此同时,宜昌自贸片区(高新区)加快推进田家河铁路专用线和峡州大道延伸段建设,打通白洋港至三峡机场快速通道。
立足创新,链接世界。近5年来,宜昌自贸片区(高新区)市场主体新增1万余家,以宜昌市0.13%土地面积,吸引了宜昌市近21%的新增企业和40%的外资企业。
如今,宜昌自贸片区(高新区)绘就“一年东山焕彩、三年园区成势、五年新城崛起”发展蓝图,正面向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建设宜昌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产业迭代示范区、新城建设样板区、辐射引领宜荆荆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核心功能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湖北省建设全国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宜昌市“强产兴城创典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