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自贸区第七批制度创新成果出炉,13项试点经验在省内复制推广
1月30日获悉,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将湖北自贸区2022年度制度创新13项试点经验在省内复制推广,另有28个实践案例经省政府同意印发供全省学习借鉴。
湖北省已累计形成294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27项经国务院等批准在全国推广,在第三批自贸区中排名前列。
294个制度创新蓝本
促自贸“试验田”变“高产田”
2022年,在湖北自贸区这片试验田上,再次结出制度创新的累累硕果:13项改革试点经验省内复制推广,28个实践案例供全省学习借鉴。
作为全国首个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要任务的自贸区,5年多来,湖北自贸区始终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27项制度创新成果经国务院等批准在全国推广,294项成果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在全省推广。
深化改革创新措施实施率91%
2021年3月,湖北省印发《支持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以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湖北省加快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为目标提出68项措施,要求在2023年底前完成或取得突破性进展。经第三方评估,目前湖北自贸区已完成62项深化改革创新措施,实施率91%。
推进落实深化改革创新措施过程中,湖北省自贸办积极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探索,形成了一大批制度创新成果。第七批41项制度创新成果中,涉及优化营商环境的有16项,占比39%;产业转型升级的8项,占比19%;金融改革创新的7项,占比17%;创新驱动发展的6项,占比15%;畅通内外循环的4项,占比10%。
据介绍,2022年,湖北自贸区对港澳投资旅行社提供“一事联办”“一网通办”服务和落地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光谷数字人才卡”、襄阳财智服务平台等改革获国务院肯定或推广。越来越多自贸经验走出自贸区,在全省甚至全国发挥开放引领作用。
成果含金量不断提升
放眼湖北自贸区,令人感受深刻的不仅是日新月异的发展活力,更是敢闯敢试的改革魄力。省自贸办聚焦企业、产业所需,谋划创新方向;指导推动片区和相关部门协同开展改革,形成创新合力;既坚持整体谋划的系统思维,又注重“精准滴灌”的科学思维,制度创新成果含金量不断提升。
着力吸引培育人才——武汉片区上线“光谷数字人才卡”,已精准服务478名高层次人才;襄阳片区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合作共建智能汽车(襄阳)产业学院,为襄阳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1392名;宜昌片区开发“宜才码”,为全市7万余名各类人才提供政策查询、匹配、兑现等服务。
探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创新‘赛马制’科研攻关机制强化科技力量培育”“推进服务型制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产业链专利图谱助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以企业链长制做强产业链”等创新举措助力全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
助力畅通内外循环——全国首创出境竹木草制品批次抽查新模式,对检疫风险低的制品实施远程作业,抽批检查效率提高3至5倍;成立全国首个“1+N”模式运行的进出口企业服务联盟,辅导超110家企业量身定制跨境电商转型方案。
以金融创新助企纾困——探索推出“首贷担”,为小微企业在银行获取的首笔经营性贷款(50万元以下)提供政策性担保,2022年新增“首贷户”870户,担保服务金额达12.28亿元;支持推动我省首笔20亿元资产支持票据(ABN)落地,用于汉江流域襄阳段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项目;率先实施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基于企业创新能力给予精准金融支持,156家科技型企业获得金融机构授信担保1.02亿元。
大数据助力营商环境升级
137,是湖北自贸区在营商环境领域形成的制度创新成果数量,占成果总数的46.6%。
“招信码”“企业住所(经营场所)标准化登记改革试点”“优化营商环境法治服务中心”等系列创新举措,从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产业发展全链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给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让群众便利。
积极探索数字政府建设,襄阳片区建立招聘岗位、求职者信息档案库,打造“零工之家”信息网、手机服务端和数据可视平台,有效解决“零散、灵活、临时”人员的高效就业问题;宜昌片区依托政务网大数据,建立“宜网惠企”服务平台,从现行15份惠企政策文件梳理出93条涉企资金兑现项目,为片区企业兑现资金约2亿元,且最快可在申报一小时内直达企业账户。
挂牌以来,湖北自贸区区内改革试验与区外复制推广有机衔接,形成了改革红利共享、开放成果普惠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