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湖北鄂州如何“烧好”这道武昌鱼
近日,武昌鱼品牌文化中心启动仪式暨武昌鱼品牌北京推广活动在北京亚洲大酒店举行,武昌鱼品牌文化中心在北京正式亮相。作为武昌鱼的原产地和“中国武昌鱼之乡”“中国武昌鱼美食之乡”,湖北鄂州也借此契机推动武昌鱼楚菜品牌迈向全国。
武昌鱼是鄂州特有的鳊鱼珍品,其鲜嫩肥美、肉质细糯,堪称楚菜“鲜”之灵魂的极致体现。作为“清蒸擅长、鲜香为本、融和四方”的鄂州菜系代表,它不仅是湖北人餐桌上的传统名菜,更享有“楚天第一菜”的美誉。
推陈出新 楚菜文化的鲜活载体
“荆荆有味,楚楚动人”。今年6月,一道“古法网油清蒸武昌鱼”在2025中华美食荟·“风味湖北”楚菜经典美食邀请赛中以软嫩鲜甜、细腻滑的口感征服全场,荣膺“卓越奖”,再次彰显武昌鱼“楚天第一菜”的标杆地位。
随着餐饮行业复苏和居民消费升级,武昌鱼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除了清蒸、红烧、香煎等传统做法,酥鳞武昌鱼等新吃法也风靡网络。今年4月,经鄂州市武昌鱼烹饪技能大师郑彦章之手,“长沙水汆极品年份武昌鱼”这道新品菜肴被首次端上鄂州餐桌。食客纷纷感慨,这是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诗词意境变成了烟火中的实景,激活了消费者的情感与味蕾。
“楚菜的创作,精髓在于八分守正、二分创新。”在湖北餐饮泰斗卢永良的引领下,邹志平等传承人深挖武昌鱼的潜力,兼收并蓄,守正创新。目前,以武昌鱼为主角的创新菜肴已突破50道,屡获烹饪界大奖,不断丰富着楚菜品牌的内涵。
不断创新的武昌鱼,正成为楚菜文化的鲜活载体。依托“一日达全国、隔夜达全球”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农产品货运专线投运,新鲜捕捞的武昌鱼得以被快速端上全国各地的餐桌。同时,风干武昌鱼、豆豉武昌鱼等深加工美食,以及融合地方特色的武昌鱼雕花剪纸、陶瓷等文创产品,也乘着现代物流的东风,满载“鄂州元素”与“楚菜味道”,飞向全国、游向世界。
今年4月,53万尾优质武昌鱼鱼苗成功出口日本冲绳县,近期还将有不同批次鱼苗抵达日本,预计全年出口量将突破500万尾。此次出口订单的达成,既是日本市场对鄂州武昌鱼品质的肯定,也是武昌鱼品牌“走出去”的重要突破。
产业带动 村民眼中的“致富鱼”
“这批武昌鱼苗种是今年的第三批,5000万尾,短短一周就被各地养殖户抢订一空,今年的销量比去年同期整整翻了一番。”鄂城区湖北海大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偌大的育苗车间里,技术负责人臧晓磊放下电话,脸上难掩兴奋之情。他介绍,武昌鱼水花价格每万尾卖到40元,相比去年提高30%,仍然供不应求。
“楚菜顶流”好吃又好卖的背后,正是鄂州人对科学育种与现代化养殖的不断追求。目前,依托国家级团头鲂(武昌鱼)原种场,鄂州不仅建立了完善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通过提纯复壮、良种选育等技术,确保了武昌鱼的原种纯正,而且与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成功培育出遗传性状稳定、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的团头鲂“华海1号”新品种。值得一提的是,鄂州正在100亩中进行“无肌间刺武昌鱼”试验,有望解决武昌鱼“鱼好吃、刺难挑”的问题。
走进鄂州武昌鱼养殖基地,智能供氧系统正稳定供氧调节水质,水下摄像头实时传回鱼群游动的清晰画面。为推动高质量发展,鄂州市大力推动养殖基地标准化、智能化改造,为基地配齐这些高科技装备。同时,对采用生态养殖模式的养殖户,既给予资金补贴,又派技术人员上门指导。
科技的深度融入与模式的持续创新,让鄂州产武昌鱼肉质更显鲜嫩、产量稳步提升,成了养殖户眼里的“致富鱼”。梁子湖养殖基地的渔民老李笑着展示着订单,感慨道:“以前愁销路,现在订单不断,生活更有奔头了。”
积极打造楚菜“头牌”,鄂州市始终高度重视、全力推进武昌鱼品牌振兴和产业发展。截至目前,鄂州武昌鱼全产业链产值约50亿元,“武昌鱼”品牌矩阵(系列水产品,农产品及食品,文创)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0亿元。从育种到文化推广,这条“武昌鱼”已成为全国淡水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面对喜人成果,鄂州市委书记孙兵表示,将持续打造以武昌鱼品牌为核心的完整价值链,让这条承载1800余年荆楚文化的“水中鲜”,真正游出一条富民强村的振兴之路,让楚菜“武昌鱼”的金字招牌享誉全国、香飘世界。
(伊 佳 成昱勋 何思颖)
附件: